自1930年首届世界杯以来,每届的承办国家都会专门为赛事设计一张宣传海报,今天,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届世界杯海报从设计上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和时代烙印。
世界杯这项赛事刚刚诞生,和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奥运会相比,这项赛事的受重视程度很低。乌拉圭虽然拿到了世界杯的开元举办权,但乌拉圭国内对世界杯的态度仍以观望为主。为了尽可能让世界杯引起国人的重视,世界杯组委会设计了赛事宣传画,然后在大街小巷张贴。
在传媒完全以报纸为主的时代,海报的确是最好的宣传手段,但海报并不能印在报纸上,而是只能张贴在布告栏、电线杆和接到房屋的墙壁上。海报画风都很直截了当:图案主题突出,文字简明扼要。之所以设计的如此直白朴素,除了受限于那个时代的技术条件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民众有这么一想足球专业赛事。
如果说前两届世界杯的海报还算气氛平和,那么第三届世界杯的海报就显得有霸权色彩了。1938年,法国世界杯在二战“前夜”打响,一触即发的战争压力下,世界杯海报也设计得“冷峻”许多。海报中的运动员只露出下半身,右脚踏在足球上,左脚站在地球上,海报的整体色掉也沉重暗淡。
因为二战,中断了12年之久的世界杯到1950年重启,世界杯的形象较之前迥异。一来,世界战争过去,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到了顶峰;二来,世界杯被视为加强国际关系的重要机会,巴西人民选择布满了世界各国国旗图案的球袜来表达这一愿景。
电视技术开始进入体育界,但整体还不成熟,所以瑞士世界杯的宣传画仍然是“直抒胸臆”式。
到了瑞典世界杯,电视转播技术已经在欧洲大陆推广开,海报的宣传效果已经远远不及视频。从此,世界杯的海报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单刀直入的画风已经无法满足民众对世界杯的期望,国旗是这个时代海报的头号标签。民众对世界杯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体育赛事成长为联席全球的纽带。
海报上除了足球之外,右下角还画了一个小狮子,这一届可以说是世界杯推广的重要时刻,因为英格兰成为第一个创造吉祥物的东道主,狮子也就成为了英格兰队的象征。
上世纪七十年代,符号化成为设计新潮。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海报主题就是比赛用球“电视之星”的图案。
海报受“结构主义”哲学影响,一方面跟彩色电视转播技术的普及有关,另一方面也受“冷战”时期的国际环境所影响。世界杯不仅是国际盛会,更成了和平时期大国间的角力平台。
整体来看,二战后30年世界杯海报,宣传赛事本身的意义被削弱,世界杯足球赛成为世界纽带的内涵被放大。对绝大多数球迷来说,世界杯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海报也变得意味深长了许多。
如果不说这是世界杯海报,你很容易把它当做毕加索的画作,后现代式的夸张手法、印象派的呈现形式都让这块海报显得尤为异类。这张海报用有力的黑线条和明亮的色彩勾勒出足球运动员一手抱球、一手叉腰的形象,是十分西班牙式热情奔放的设计。
在世界杯历史上,用摄影作品做海报这是第一次,也是迄今的唯一一次。海报以阿兹特克石雕上的影子和前方的足球来呈现,同时也把这个历史文化遗产介绍给全世界,海报既能看出足球文化,更可以让人感受到墨西哥灿烂的历史文明。
1990年意大利从上届墨西哥世界杯寻找灵感,海报是古罗马斗兽场,只不过把斗兽场化成了足球场,球场四周点缀世界杯决赛各强的国旗向世界发出邀请。
法国人用世界杯阐述自己的浪漫情怀,世界杯成了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世界杯也是宣传承办过文化的绝好途径。
韩日世界杯海报采用充满动感的透视构图,球场中圈以世界杯会徽为图形,以鲜明的红黄绿蓝为主色调,运用东方水墨的意蕴烘托功效。进入新世纪后,世界杯海报的足球元素被重新突出出来。
德国世界杯的海报用繁星组成的足球的形状,表示世界杯的规模甚至超越了地球本身,似乎连外星球也开始关注世界杯,以此彰显赛事的空前盛大。
南非世界杯的海报由非洲大陆版图演化成的埃托奥挣仰头凝视右上方的一个足球,体现出了非洲人民对足球的渴望,也表达对承办世界杯的喜悦与激动。
巴西世界杯的海报中,设计师不仅将巴西标志性的明亮色彩和亚马逊雨林结合在一起,还把巴西的国家版图通过留白形式巧妙地嵌入到了画面之中。
本届世界杯海报则走复古风,以苏联时代美学为中心,向他们的足球偶像列夫雅辛致敬,在俄罗斯足球的历史中,雅辛是个不可无视的名字。雅辛参加了1958年至1970年的四届世界杯,是唯一一位赢得金球奖的门将。他在1960年率领苏联获得欧洲杯的冠军。